平行进口汽车:深化制度创新,与国际汽车市场“零时差”
来源:
|
作者:cd2018znjz0029
|
发布时间: 2018-09-07
|
620 次浏览
|
分享到:
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森兰国际大厦一层,常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和消费者不断光顾。这里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平行进口汽车展示交易中心
在上海外高桥保税区的森兰国际大厦一层,常年有来自全国各地的经销商和消费者不断光顾。这里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平行进口汽车展示交易中心,从2015年2月正式开业至今,这里已经成为上海自贸试验区引领全国之先,率先试点平行进口汽车的标志。
2014年3月,上海自贸试验区刚刚成立不到半年之际,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正式启动在上海自贸试验区内试点平行进口汽车的前期调研和制度规划,并向国家质检总局检验司提交了《关于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的建议》的研究报告。
2015年1月7日,《关于在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展平行进口汽车试点的通知》正式发布,明确了平行进口汽车应符合我国国家技术规范的强制性要求,其质量追溯主体是上海自贸试验区内的试点企业以及注册在自贸试验区内的汽车经销商,上海市地方政府将承担起对平行进口汽车的监督管理责任。
“平行进口汽车”一时成为街知巷闻的热词,为何会受到如此关注?
“价格优势强,车辆型号多,物流等待时间短,使得国内消费者对平行进口车怀有很大期待。”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监管处相关同志介绍,相比通过授权渠道进口、由国内4S店代理销售的传统进口汽车,即人们常说的“大贸车”,平行进口汽车的价格优势一般在5%到10%之间,可达15%以上,不仅为国内消费者打开了购买进口汽车的新大门,也为汽车经销商开辟了新市场。
然而,进口汽车作为工业品检验监管领域极具代表性的商品,具有价值高、使用生命周期长、质量安全风险大、与消费者关联程度密切等显著特征。面对平行进口汽车这一全新的改革试点对象,上海检验检疫部门身上肩负的,是为国内消费者把好关、守好门,为优质汽车产品进入中国引好路的重要责任。
新车型没见过怎么办?遇到从未接触过的质量问题又怎么办?上海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检验监管处机电科科长介绍,针对这些“前所未有”但“很可能发生”的新挑战,检验检疫局汽车专业工作小组的成员搜集了大量国外平行进口汽车的技术标准及监管案例,在市商务委组织的联席会议中同市经信委、海关等部门共同商议、排摸平行进口汽车到国内消费者手中前、后会发生的各类问题,终牵头完成了上海自贸试验区平行进口汽车的制度设计方案。
2015年4月,两辆路虎揽胜越野车顺利抵沪,成为上海港迎来的首批通过平行进口许可证进关的汽车。一年之后的2016年6月,上海外高桥汽车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正式获得中国质量认证中心颁发的全国首张平行进口汽车CCC认证证书。7月19日,首批凭平行进口CCC认证证书进口的汽车进入上海自贸区,集装箱装载的10辆货值达52.9万欧元的欧洲版宝马X5xDrive35i型汽车向上海检验检疫部门报检,标志着上海自贸区平行进口汽车新一轮的改革举措开始落地实施。
“引进来”之后,更重要的是“怎么管”。2015年起,上海检验检疫部门开始对上海自贸试验区平行进口汽车实施“入区监管、出区检验、后续监督”的全过程监管。
“对平行进口汽车可能存在不合规的车辆识别代号、铭牌标识、灯光灯色、号牌板架等项目,上海检验检疫部门严格按照进口汽车的检验要求逐一核查,确保进口的车辆符合国家强制性的技术规范。”检验检疫相关同志表示。
在平行进口汽车试点企业中航兰田汽车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位于浦东康桥的平行进口汽车展销中心内,每天都有来自全国各地的消费者和经销商来这里看车、买车。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孔繁伟说,路虎、宝马等价格在100万左右的进口汽车问询量和购买量,其中批发经销商以外地经销商为主,零售则以上海本地消费者居多,也不乏专门打“飞的”来上海自贸试验区购车的顾客。
“开展汽车平行进口试点是我国推进汽车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快汽车流通体制创新发展,激发汽车市场活力的重要举措。”检验检疫工作人员表示,虽然上海口岸已成为全国的进口整车口岸,但平行进口汽车在上海还远未进入快速发展期。2015年上海平行进口汽车的进口量为30余辆,2016年上升到300余辆,而截至今年9月底,这一数字已达到600多辆。预计今年全年,上海平行进口汽车的进口数额将有望破千。“届时,随着物流链条的进一步打通,更多企业有信心到上海发展平行进口汽车业务,明年上海将有望进入平行进口汽车的大发展期。”